
RWA是比特币ETF的下一步,还是稳定币的魔改版?
2024-04-15 • By okx交易所
韭菜从周期中学到的唯一教训,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。
在Ethena的高额利息前,Luna-UST的惨重过往也只是陈年往事,重新回到一场比拼谁跑得快游戏。
即使是MakerDAO的DAI也难逃诱惑,改变了自己往常USDC套壳的低风险套娃,积极拥抱USDe的高额回报。
而Ondo虽然发行的USDY不到三周,TVL从1亿攀升到2亿,不过拉上了贝莱德成立的BUIDL基金一起抗风险,共同做大做强RWA生态。
如我们所见,上述三种都是稳定币,还都是RWA的最新发展动态——现实资产上链、链上原生套利、最终反哺到现实资产,形成三个首尾相连但又独立运行的小世界。
RWA新形式具体而言,现阶段的RWA不只有聚焦稳定币这一个重点,还有以下几个新趋势。
现实世界以美元计价:现实资产聚焦美债、美元、债券和合规稳定币这四大类资产,与其说是现实资产上链,不如说是美元相关资产上链。加密世界的双币本位: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地位得到加密世界普遍承认,以太坊不仅作为资产发行链,ETH也取得等同于“比特币”储备金的作用。融合取代变革:传统金融和交易所成为加密货币运行的基础设施,RWA来源是它们,最终流向也是它们,甚至它们的存在也不再是一个问题,现实的引力终究压低了梦想的头颅。从美元潮汐到ETH“本币通缩——再流通”本位每轮牛熊周期,都是以比特币为开头,然后出现吸储大盘,比如交易所、DeFi或者稳定币,然后某个项目流动性危机出现,最终全部崩盘。
但是本轮周期与之不同,一方面,场外资金带来了600亿元的ETF资金,改善了以往的美元降息——加息周期都会在世界范围内造成“潮汐”般的美元荒,比特币充当了蓄水池的作用,适当缓解了这种危害,当然蓄水池还有10倍以上的扩充空间。
总结要点1:比特币具备二象性,即使现实资产,也是加密资产。
这种蓄水池接下来有两种发展路径,一是继续增加比特币的容量,二是寻求更多的ETF产品,比如以太坊。
另一方面,以太坊的质押体系造就了场内的“本币通缩——再流通”机制,以ETH为计价资产,即使质押发行资产(LSDfi)、再质押发行资产(LRTfi)最终崩盘,但是ETH自身的质押收益并不会减少,牛市期间随着使用量的巨幅增加,反而是在通缩增值。
也就是,做多ETH,美元计价的收益会增加,做空ETH,ETH本位计价的收益也不会降低,前提是ETH能和比特币一样,成为加密世界的不死鸟。
总结要点2:只要能穿越牛熊,多空都赚就有可能实现,熊市亏损牛市补回。
现在转换下思路,如果一种东西与美元相等,即美元计价永远是1:1锚定,并且使用金银复合本位(BTC+ETH)作为发行准备金,并且和交易所无缝融合,那么这种RWA模式下的USDe能否穿越牛熊呢?
总结要点3:不要抵抗中心化交易所,而要将其作为利润来源之一。
我们无法预知未来,只能依据过往去假设未来,并给出自己的看法,USDe大概率会崩,但是牛市够长的话,可能会平稳的下滑,最终泯然众币矣,如果ETH价格急剧崩塌,那USDe也会迅速崩塌。
依据以上三个要点,以USDe来讲清楚为啥是这个结论。
USDe原理USDe的发行与ETH的多空单挂钩,按照AC的理论,现货交易就是没有杠杆、或者1倍杠杆的永续合约,买入就是做多,卖出就是做空。
USDe的Delta中性也差不多可以这样理解,即抵押物是stETH和BTC等,相当于买入做多,与之同时,在交易所买入对应的做空比例,一正一反,所谓中性和风险对冲,即是如此。
这里面存在着两个收益,stETH自带4%左右的收益,其次是做空会收到多头给的费率,两相一结合,在牛市期间,ETH价格会持续上涨,以USDe计价的收益率也就高到离谱。
那么风险也就随着而来,就是ETH价格下跌,那么如前所述,以U计价的收益不仅会消失,甚至在交易所需要给多头费率,资不抵债,瞬间崩盘。
但是这里的生机在于,ETH价格下跌,stETH的ETH本位收益依然存在,只要苟到牛市,依然可以卖出ETH获利,只需要人们坚信如此并不撤资。
在牛市期间,一切都好说,针对BTC/ETH等资产,交易所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空头来维持流动性,再加上拔网线、插针等技术已经无比熟练,不太会计较。
但如我们所见,与其说USDe锚定ETH衍生品来定价,不如说是依赖交易所来运行,交易所自身就是一个黑箱,这不是接入预言机能解决的问题,何况撸费率养活自己的USDe家人们,不知道交易所们作何应对。
USDe实在是很有创意,忍不住写在文章中部,接下来是Ondo的新业态以及MakerDAO的DAI会往何处去的猜测。
其中,Ondo其实还是更像把美债等资产做成代币化,但是代表了RWA挂钩资产类型的全面美元化和“虚拟化”的特点,即如房产等实物资产和其他货币已经不再是未来主要方向。
脱实向虚,快乐升天而MakerDAO代表着链上协议的苦苦挣扎,MakerDAO通过提案直接买国债还历历在目,没想到RWA之路愈发迷惘,到底该上链,还是原生资产下链,还是结合起来搞,也许思路还需要时间去验证。
分野之势,如何与野蛮人周旋在论述完BTC/ETH的复合本位体系后,海量场外资金的切入也不都是利好,贝莱德、富兰克林邓普顿等资管巨头的资产是比特币市值的十倍以上,但至少跟他们合作有对抗SEC监管的底气和源源不断的弹药支持,三国之势已经形成。
传统金融巨头:开辟新战场,不仅停留在期货/现货ETF阶段,希望能进入链上市场,进行更多具备创新性的组合实验;RWA项目方:从加密视角出发,希望和传统金融巨头合作,目标是借壳合规,成为主流化的金融投资选择,而非对抗监管部门,或者说对抗是一种表面姿态,核心还是想被诏安;监管部门:尽力阻挡,挡不住就寻求控制,OFAC控制以太坊节点,SEC控制“证券”定义,国会和美联储主要关注稳定币和交易所,洗钱和非法证券发行是最常用的手段。从比特币和以太坊的角度来说,监管已经在事实上放行,ETH现货ETF的通过只是时间问题,但是对于更小的项目方而言,并不具备单独对抗监管的能力,委身于传统金融巨头,并主动进行KYC/AML等措施,希望降低外人对其金融颠覆者的刻板印象,而是将自身包装成既有体系内的创新者。
或者说涉及到现实资产的都很难,现实引力过于沉重,简单粗暴的来说,可以直接把RWA的路线分为三个阶段:
东方“链改狂潮”,一切都可上链,主打可溯源、可记录,比如公信宝就是如此,最终都是一地鸡毛;西方“代币化”("Tokenization"),实物资产、虚拟资产代币化后上链,比如房地产项目RealT最为典型,其次还有Maple、Centrifuge等借贷产品。其后就是如今的美元金融资产上链,以及BTC/ETH的原生资产和既有金融体系的融合发展之势。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,在RWA.XYZ的分类中,分为借贷、美债、稳定币和不动产四类,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,本轮的RWA只分为美元相关资产上链,BTC/ETH下链,以稳定币为主要发行方式,借贷作为补充的发展路径。
但是这里面会存在三方掣肘,分别是CeFi的控制欲望,CEX的作恶冲动,以及监管(SEC)的大手。
以Ondo为例,其发行了分别基于美债的OUSG、生息稳定币USDY两种主要产品,未来产品类型会进一步更新,其机制设计都比较类似,都是沿着注册实体、四大审计、银行/机构托管,投资于美元资产路径去发生作用,不再赘述。
OUSG组件以OUSG为例,其主要资产构成是贝莱德的短期国债ETF产品,不过Ondo已经和贝莱德深度绑定,会继续推进和贝莱德RWA产品BUIDL的合作,是最为典型的双向融合的示范。
如果更进一步,可以直接帮老钱管钱,比如Compound直接创始人的Superstate直接购买美债产品,然后进行代币化发行,过程当然乏味,核心是代表加密世界的已经诞生一群OldMoney,他们已经度过追求高风险和高收益的大航海时代,准备带着劫掠来的金银珠宝上岸岁月静好。
但是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并不想直接放弃,比如MakerDAO的DAI就已经准备迎接USDe的高收益,初期将6亿DAI投入其中,最高可充值至10亿美元,不仅DeFi能套娃,这稳定币竟然也能成为另一种稳定币的娃,必须要注意,USDe的本质可不是美元等价物,而是ETH波动性等价物。
加密世界面对庞大的现实资产,表现的还稍显稚嫩,和动辄上万亿美元的资管巨头相比,数亿、数十亿的TVL简直是没眼看,更重要的问题是,我们究竟是认为RWA是未来的重要资产形式,最起码和ETF一样主流,还是只是加密圈的单相思,代币炒完利好,剩下一地鸡毛。